

王鹏老师在工作室讲授古琴鉴赏课
第一堂课
杜大鹏老师讲解指法练习课
金鹏老师的琴曲视唱练习课
刘小冈老师讲解指法
常怡老师
严肃认真的习琴课堂
美丽优雅的学员
天台茶会
美好夜晚的启示
美好夜晚的启示
静水凝神
自在甘甜
品赏交流
美好夜晚的启示
香道体验课程
香道、花道体验课程
香道、花道体验课程
香道、花道体验课程
香道、花道体验课程
香道、花道体验课程
One Night in Beijing 月光下的琴茶小聚
分享习琴感悟
热泪和欢笑发自我们天真纯莹的心!
热泪和欢笑发自我们天真纯莹的心!
赠与教师寄语
赠与教师寄语
赠与教师寄语
赠与教师寄语
谢师礼
谢师礼
学员们编排演出《感恩的心》献给老师
此刻我们的心没有距离。




结业合影【美,不能停止的呼吸—— 钧天琴社第二十期古琴初级研习班圆满结业】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之“纤秾”
在如同司空图描绘的盛美春景中,钧天琴社第二十期古琴初级研习班于2014年3月30日落下帷幕。
学员们在十天里系统学习了古琴的技法与心法,涵盖基础理论、音乐解析、艺术鉴赏等课程,更参与了茶、花、香道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实境体验。结业典礼上,每位学员进行了汇报演出,并在各自的感言中谈及自己心灵的成长,他们感受着古琴对自己“天真纯莹”本性的召唤,重新有感于“静”、“慢”、“美”、“乐”等词汇的深层内涵,更渐而神往于与美相伴的“琴人”行列,尤其期望并决心将“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古琴美学精神从自己逐渐传播开去。——其中,一位十八岁的学员说道,经过十天的学习,他第一次知道“中正平和”的真正意义,它不是忍让或软弱,而是一种“坚定的包容”。
“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绝对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活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发展完美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
“对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滕守尧《艺术教育前沿论丛》丛书总序)
钧天琴社基于对古琴艺术教育的全方位普及,使学员通过古琴的学习,真正领悟到琴对生命与生活的启迪与影响,正如王鹏老师在学员寄语中所说:“‘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世代传承的经典文化理念,将帮助我们省思并重拾生命价值的方向。”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之“纤秾”的结尾时说道: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意在表达文人越是对“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等自然盛美深入体察、永不停步,如此所作诗文的境界便会如同历代佳作一般光景常新。弹琴同样如此,十天的学习开启的只是一扇关于古琴之美的大门,只有深入走进琴的美、传统文化的美,并且不竭钻研练习,才能不断有新的触悟,生命的境界也将不断提升,这便是“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的意义。
“‘中正平和’是我们生存的法则;还原天真纯莹的心灵、彰显光明正大的德行,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对美的追求是我们不能停止的呼吸。”(王鹏语)